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號外 (2017年3月15日)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號外 (2017年3月15日)

號外: 長隆海洋王國 假保育! 真囚禁

 

長隆海洋王國於2017年年初大肆宣傳該館有中華白海豚展出,並以保育為名以作招徠。小編到場視察,發現乃假保育,真囚禁!


被困於長隆海洋王國的中華白海豚母子

於長隆海洋王國的中華白海豚館一共放置了4隻中華白海豚,據稱另有1隻成年雄性白海豚位於研究基地。根據小編的觀察,4隻海豚當中有一對母豚和幼豚,幼豚仍需要媽媽的照顧,經常緊緊跟隨媽媽;據園中職員稱,另外還有1隻雄性海豚,也是幼豚的母親所生,現已獨立;除了這一家三口,還有另一隻雌性成年海豚,與母豚年紀相約,據稱大概33歲。一般野外的中華白海豚獨立後會離開母親,獨自生活,或另覓同伴,惟此雄性海豚困於水缸裡「備受保護」,不得不與母親和弟弟住在「同一屋簷下」。至於小編未能觀察的第五條海豚,亦即幼豚和雄性海豚的「爸爸」呢?職員稱牠被飼養於基地,作研究用途。

中華白海豚關係圖

非珠江河口的種群

中華白海豚館佈展示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簡介,珠江口的海豚屬於一級保護的動物,究竟這些中華白海豚從何而來?新加坡的聖淘沙海底世界於2016年6月結業,當時報章報導,海底世界已把其中華白海豚轉移到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為更進一步了解海豚的身世,小編翻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資料庫,發現聖淘沙海底世界的中華白海豚於1999年由泰國購入,購入的6隻海豚中,2隻於泰國水域捕捉,其餘的由人工繁殖。換而言之,長隆海洋王國中的海豚沿自泰國種群,並非珠江河的種群。不同種群的中華白海豚有種群差異: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皮膚上的深灰色褪色比較快,少年時背鰭已經呈粉紅色,有不少身體部分亦已露出粉紅色:較年長的海豚更是全身粉紅;反觀泰國的中華白海豚,少年時只是有小量的粉紅色班點,年長時身上仍帶有不少灰色的斑點。長隆海洋王國展示泰國白海豚,館中卻介紹珠江口種群於中國的保護等級、分佈及其下降的數量等,亦沒有於館中說明白海豚的身世,令人誤以為因為白海豚於珠江口生活艱難,面臨各種威脅,因此長隆海洋王國於園中「保護」牠們,有誤導公眾之嫌。再者,長隆海洋王國是否真的在「保護」或「保育」白海豚呢?以下將報導園中白海豚的真實情況。

中華白海豚由泰國捕捉及繁殖,再送到新加坡表演,最後運到中國的長隆海洋王國

相比珠江口的少年白海豚(下圖),泰國少年白海豚(上圖)的背鰭和身軀呈更深灰色,有較密的斑點

健康情況差
長隆海洋王國的中華白海豚健康情況甚差。母豚的牙齒不健康,有2隻牙齒疑似脫落;皮膚有紅點及頭部出現異常的突起,疑似受感染,與新加坡海底世界的其中一條患有未期皮膚癌的白海豚情況相類似,只是病徵沒該海豚嚴重。而該患有嚴重皮膚癌的海豚已不知所蹤,是否已經死亡?還是因病重而沒有被長隆海洋王國購入?無人知曉。獸醫指出,壓力和不良的生活環境會令抵抗力下降;而長期被陽光照射、壓力、重金屬和水池中的過多的水藻都有機會引致皮膚癌。其實被飼養的鯨豚一般都會有較多疾病,除了上述的皮膚癌外,還會容易受人類的細菌入侵,而且細小的活動空間亦會令鯨豚感到屈悶而咬磨水缸,導致牙齒崩壞。這批中華白海豚在新加坡的海底世界時,被逼與觀眾於同一水池表演來取悅觀眾,於長隆海洋王國又住在開放式水池,大大增加被細菌感染的機會;加上日間時間都被困於水池中供人觀賞,沒有私人的休息空間遠離觀眾;亦沒有遮蔽的地方擋陽光,繼續長期於戶外開放式展出,令人擔憂皮膚問題會惡化。

母豚有皮膚及牙齒問題

母豚有皮膚及牙齒問題

假保育:無助恢復野生中華白海豚的數量

被問及如何保育中華白海豚,職員稱沒有計劃野外放生海豚,只會於園中飼養及進行繁殖。言下之意,即這5隻中華白海豚以及將來繁殖出來的海豚都只會於水池終其一生,對恢復泰國或珠江口的野生中華白海豚的數量完全沒幫助。此外,如長隆海洋王國不停用園中的近親海豚繁殖,基因多樣性不足,會影響繁殖出來的海豚的健康。如果要確保園中的白海豚可以健康繁殖,勢必要捕獲野生中華白海豚來增加其基因多樣性,此舉卻會進一步傷害野生白海豚,絕非保育。現今珠江河口的海豚面臨填海發展、海水污染等各種威脅,白海豚的棲息地亦已受破壞,即使能夠人工繁殖並野放回生態受損的大海,亦無補於事。故此,中華白海豚保育應以保護棲息地為原則和長遠之策,才能確保中華白海豚能健康穩定地在珠江口生活。

真囚禁 假保育

總括而言,長隆海洋王國飼養中華白海豚沒有實際保育作用,近親繁殖亦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加上海豚亦不適合被飼養,園中職員聲稱被飼養的海豚能遠離野外的各種威脅,卻被剝削了最基本的自由,身體亦不見得比野生海豚健康。長隆海洋王國飼養中華白海豚名為保育,實則囚禁海豚作賺錢工具!

 

號外:長隆海洋王國 假保育!真囚禁!(頁一)

號外:長隆海洋王國 假保育!真囚禁!(頁二)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