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出現「海豚三十」行動?
- 機場管理局打算在現有機場北面對開水域,興建第三條跑道(以下簡稱為「三跑」),工程將涉及大型填海工程,佔據超過650公頃的海豚棲息水域
- 過去十年,香港的中華白海豚數字大幅下降,大嶼山以西和北的海豚由2003年158條,減至2015年41條
- 香港的白海豚一直以來面對多項威脅,近期更要面對港珠澳大橋興建的嚴重沖擊
- 面對三跑工程,長居香港水域的白海豚正面臨重大生存危機
「海豚三十」行動有甚麼目標?
- 喚起香港市民對白海豚的關注及憐愛,並為這些海豚發聲
- 集合公眾的力量寄出10,000封意見書,予審議三跑環評報告的環保署及環諮會成員,令他們面對環評報告的問題及缺失
- 這些公眾意見相信能產生巨大壓力,令香港政府及環諮會成員能以海豚利益為依歸,可更嚴謹地審批三跑環評報告
誰是「海豚三十」?
- 經過長年累月追蹤數百條中華白海豚個體,研究員發現在三跑道的填海範圍內最少有45-50條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
- 我們從這群第三跑大型填海工程最直接的受害者中,挑選了三十條作為「苦主」代表
- 由於海豚既不能為自己的困境提出抗議,更不能在環評過程中發聲以爭取其權益,牠們需要香港市民為其發聲,將牠們的憂慮帶到環評制度的諮詢過程中
- 這三十條海豚代表,透過牠們活生生的故事,在三十天諮詢期內每天輪流向公眾解釋三跑填海工程為牠們所帶來的威脅
- 「海豚三十」懇切呼籲香港市民,代牠們在環評公眾諮詢過程中踴躍發表意見
連系我們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