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三十.收復豚地」行動

「海豚三十」行動自2014年開始,一直關注機場三跑大型填海工程對海豚的嚴重影響,並於三跑環評的30日公眾諮詢期,挑選了三十條於大嶼山北部水域棲息的海豚,作為第一身受害者細說自己的故事,闡述三跑填海為牠們帶來的衝擊,呼籲公眾為海豚發聲,向環諮會提交意見書,最後成功經「海豚三十」而提交的意見書有18,000份,超出預期。

可惜,三跑環評在環諮會及環保署等橡皮圖章下通過,財政方面亦繞過立法會強行推展,並於2016年8月動工。

事隔三年,海豚的現況如何呢?研究顯示,部分棲息於大嶼山北部水域(即三跑填海及鄰近位置)的海豚已放棄該水域,已不見蹤影;亦有部分海豚轉移到大嶼山西及西南一帶聚居。隨著三跑的動工和海豚的遷移,「海豚三十」行動亦將會把保育重點重新定位。

為繼續關注被逼遷及僅餘的中華白海豚,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起「海豚三十.收復豚地」行動,建議設立一個完整的大型海岸公園,由大嶼山以西水域一直伸延到大嶼山西南面,即北面連接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南面則連接擬建中的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和索罟群島海岸公園,以連接破碎的海岸公園以及剔除南大嶼山高速船對海豚的威脅,保護海豚,讓牠們能在香港水域繼續生存。

「海豚三十.收復豚地」,意為海豚重奪本身屬於牠們的棲息地;英文名稱為”Saving the Handover Mascot”,呼籲大家一起救救20年前被選為香港回歸吉祥物的中華白海豚。「收復豚地」標誌中的以破碎的海岸公園及高速船為設計,以配合是次行動的主題。這次,我們要主動積極地建立大型並連接的海岸公園!海岸公園本應是為保護海豚而設立的保育措施,而非讓填海工程通過環評的補償措施!

「海豚三十.收復豚地」標誌

「收復豚地」行動會延續「海豚三十」行動的使命, 保護海豚僅餘的容身之所、爭取完善海岸公園,並會繼續跟進三跑受害海豚的消息、監察三跑工程,希望各位馬上參與聯署,一起為海豚發聲!

想了解更多詳情及為海豚發聲的方法,請瀏覽「海豚三十.收復豚地」的網站Facebook 專頁

close